今天我们谈几个病例。现在疫情阶段,全国戮力同心,攻坚战疫,为了避免门诊感染或传染,诊所暂时停诊,只能在家线上问诊。特殊时期,发热病人一定要去发热门诊,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作为医生来说,牵挂前线,每天都食不知味,但是脱离体制后也无法无途径奔赴湖北抗疫一线,现在只希望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好好为病人看诊,解除病痛。
很多人都知道,过年期间,我在大家中医平台义诊了7天,期间遇到几个湖北回来的病人,其中还有一个密切接触冠肺病人的患者产生了一些上呼吸道症状,都来向我求助。当然,按照流程也是要上报、隔离、检测。在他们隔离期间,找我采用了中医治法。我非常谨慎,期间同胡希恕胡派同门们开展了会诊讨论(谢谢各位师兄师姐  )。
幸运的是,用了中药后,病人们全部痊愈了!特记录并与大家分享,更重要的是鼓励大家,有些病症也不用过于害怕,因为春天本来也是流感高发季节,有呼吸道症状不用太过恐慌,很大可能不是新冠肺炎,就算是,国家各个医疗机构全面介入,及时入院,中医主导、西医支持,用中西医结合来治疗,也一定会痊愈! 病例一:吴某,女,34岁,湖北人,过年返乡,1月24日回工作地,出现不适症状,已经向地方报备并居家隔离。1月31日向我求助。 刻下症见:口干口苦,食欲一般,偶恶心,轻微咽痛,轻微肩颈酸累,无咳嗽,无打喷嚏,无流鼻涕,无鼻塞,有黄粘痰,看到疫情报道胸闷气短心慌,易紧张,精神可,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病例二:病例1儿子,幼儿4岁。
刻下症见:现咳嗽,轻微咽痛,晨起为主,偶发,痰音不重,声音嘶哑,无打喷嚏无流鼻涕,无鼻塞,无口干,精神可,食欲一般,大便2日一行,偏烂,小便微黄,不臭,睡眠可。 
看到这个情况我不得不小心,尽管平时这对我来说都是太小的病症,但是这是特殊时期,有湖北居留史并且有相关症状的病人,按照相关标准是可以判定为疑似的。但是病人有求于我,我必须全力以赴!
我十分谨慎,先是按照我的理解拟了诊疗思路。然后,我和我们胡希恕胡派团队师兄姐们展开了讨论会诊,最后由四川彭师兄敲定了用方。
病例一方用:柴胡桂枝汤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桔梗木蝴蝶。 病例二方用:小柴胡加桔梗陈皮。 两病人用此方至2月3日, 反馈如下: ▼▼▼
紧接着,2月4号又发来微信 检测结果全家阴性,真是令人高兴 ▼▼▼▼ 2月9日再次回访基本正常 ▼▼▼▼ 
病例三:这个是我大学同学。人在河南,夫妻都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临床医生。她先生在临床上,直接接触了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人。她又跟先生在家密切接触,然后该患者出现了外感症状,十分紧张,向我求助。 刻下症见:乏力、恶寒,干咳一天,频率不高,伴有头疼,项背僵直感,轻微肌肉酸痛,胸闷气短心慌,咽痛,口渴喜饮水,饮食睡眠正常,小便正常,大便量少偏粘,舌胖齿痕舌苔薄白。 ▼▼▼▼ 

我自己处方为小柴胡汤合桂枝加葛根汤加茯苓杏仁甘草汤加石膏,胡派团队讨论会诊后,还是以彭大师兄方案为准,方处小柴胡汤加葛根汤加茯苓杏仁甘草汤加石膏,汗后减麻黄,变方为小柴胡汤加桂枝加葛根汤加茯苓杏仁甘草汤加石膏。
处方一味麻黄之差,方义不同,辨方证为辨证尖端,方后静待效果。 反馈如下
▼▼▼▼ 

反馈2剂药即痊愈!她马上又投入抗疫一线临床工作中去了!
中医中药亦是严谨医学!一味麻黄之差,其义远矣!特分析如下,与诸位共享!
辨六经: 患者恶寒,项僵,体痛—太阳,口干—阳明,咽痛乏力—少阳,心慌气短胸闷,轻微咳嗽,舌淡齿痕略滑—水饮 辨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合病夹饮 辨方证:小柴胡汤加葛根汤加茯苓杏仁甘草汤加石膏 分析:按理来说三阳合病,治从少阳,但是该患者太阳表症明显(恶寒,体痛,项背僵直)且病初起,没有经过误治,没有汗吐下,津液未伤,可以用麻黄汗法。 《伤寒论》31条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但该患者为哺乳期妇女,精血亏虚,且疲倦乏力,咽痛口干,当合小柴胡汤以安中气资营卫,其中一味人参当为方眼。患者合病胸闷气短心慌咳嗽苔润齿痕,为水饮上冲,茯苓杏仁甘草汤合之。 《金匮要略》: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 现口干咽痛,水饮化热,合石膏除烦解热 辨证准确,效如桴鼓! 有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前面参与会诊的团队到底是何方大神?
以前刘医生讲医案、讲中医知识比较多,却很少跟大家提及一些中医名家的事,但是大家都知道,中医是比较讲究门派和师承的。刘医生的启蒙老师是家父天津中医刘英海,授业恩师是广东省中医院消化大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北平教授(国家名老中医吉良晨传承人),也曾跟师于冯世纶、罗云坚、郝万山等名家。而我现在的临床辨证论治,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同时,主要遵从于胡希恕胡老体系。今天借此机会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经方临床家胡希恕胡老以及其学术体系。 胡希恕和胡派 胡希恕(1898.3~1984.3),中国现代杰出的经方临床家、思想家、教育家。作为“谨守病机派”的代表,胡希恕先生与“脏腑经络派”的代表刘渡舟先生、“方证药证派”的代表叶橘泉先生,构成中国现代伤寒学术史上的三座高峰。
胡希恕先生谨守“六经、八纲、方证”三个层次的病机,通解《伤寒》、《金匮》、《温病》,以临床疗效卓著而广受赞誉。
刘渡舟老在胡希恕老著作的序言中写道:“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辩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胡希恕胡老认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不是脏腑经络辨证,其实质是八纲辨证。“是辨证而不是辨病”,“伤寒的六经,是症状反映的六经,不是六气的六经、经络的六经”。《伊尹汤液经》是《伤寒论》的原始蓝本,与《内经》的六经不同,《伤寒论》有其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 。
其经方思维是: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临床先辨六经八纲,继辨方证。辨方证是六经八纲的延续,辨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八纲就是:表、里、阴、阳、寒、热、虚、实。
其实,表里的中间还应有半表半里,按数来讲是九纲,因为言表里,即含有半表半里,故习惯上仍简称为八纲。
六经是针对太阳、阳明、少阳的三阳以及太阴、少阴、厥阴的三阴而言。《伤寒论》虽称之为“病”其实就是证,而且是来自于八纲。基于以上八纲的说明,则所谓表、里、半表半里三者,均属病位的反映。则所谓阴、阳、寒、热、虚、实六者,均属病情的反映,不过病情必反映于病位,而病位亦必因有病情的反应而反映。故无病情则亦无病位,无病位则亦无病情。以是则表、里、半表半里等证,同时必伴有或阴,或阳,或寒,或热,或虚,或实的为证反映。同理,则所谓阴、阳、寒、热、虚、实等证,同时亦伴有或表,或里,或半表半里的为证反映。由于寒、热、虚、实从属于阴阳,故无论表、里、半表半里均有阴阳两类不同的为证反映,三而二之为六,即表阳证太阳病、表阴证少阴病、里阳证阳明病、里阴证太阴病、半表半里阳证少阳病、半表半里阴证厥阴病。
胡希恕胡老说:“经方辨证施治的实质是于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
结合仲景医学,临床始终理会,起于“六经八纲方证”而终于“六经八纲方证”,足矣。 刘孟薇,中医世家,主治中医师、执业中药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全日制研究生毕业,研究生导师为广东省中医院消化科主任、国家级名老中医吉良晨传承人、著名内科专家、博士生导师张北平教授;曾师从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全国名老中医、国务院津贴获得者罗云坚教授。刘孟薇医生毕业后曾就职于广东省云浮市中医院,现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东省保健协会脾胃健康分会、广东省小儿推拿学会等多个专业协会的委员。在继承祖传医方医技的同时,经历了十余年的院校专业学习研究及临床实践,结合历代名家经典理论,形成了效果独到的中医中药理论体系。擅长使用纯中医中药治疗各种内外科疾病、妇科常见病、儿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
▲刘孟薇医生工作照
▼御用客服 ▼版权申明 排版/ 未眠 校对/青竹学术部
|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阿提号的签约作者“梦洁”!
希望本篇文章《青年中医疫情期间成功治疗三例敏感病例的经验分享》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阿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